低碳紡織:從“概念”到“利劍”,路有多遠

時間:2018-06-05

    隨著《京都議定書》即將于2012年到期,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全球矚目。全世界都在探討如何“責任共擔”、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中國做為發展中大國,最近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,在會議期間的一舉一動,都備受關注,低碳成為了一段時間的焦點話題,低碳也成為最熱的詞匯,老幼皆知。

    國內企業借低碳之風,紛紛高調宣傳,樹立自己的低碳形象。紡織業的多家名企大打低碳牌,宣傳采用低碳技術,生產低碳產品,走在低碳前列。低碳紡織一時成為了業內的熱點(通過GOOGLE搜索“紡織低碳,就有100多萬條信息)。但真正說起什么是紡織低碳,什么是低碳產品,低碳對紡織未來的利害關系,從企業到消費者全都是一頭霧水。筆者特地聯系了業內專家,探討紡織低碳的本質。

紡織低碳----短時期內的概念

    一升汽油產生多少碳排放,國內、國際都有公認的詳細的指標可以計算。對紡織行業來講,一噸棉花,一噸紗線,具體到一件服裝,到底產生了多少碳排放,目前不僅我國沒有具體的評價指標,國際上也缺乏權威的評判標準。因此講低碳紡織、低碳服裝、標注碳指標,也就更多是停留在概念階段。

    專家認為,在國家層面,通過消耗及排放等相關統計,對碳排放可以進行估算,而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長,涉及相關環節多,因此,在具體產品的評價及量化方面,存在較大難度。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需深入廠家,做細致調查,確定估算方法,計算出產品準確的碳排放數據,再談降低碳排放即低碳才更有實際意義,實際推動估計至少要3-5年時間。

紡織低碳----包裝后的環境問題

    目前,紡織低碳是將環境問題進行了包裝。原來紡織行業更多關注的是污染、排放等問題,現在則是從更大的氣候角度出發,衡量企業的環境。低碳最終考量的還是企業的能源使用、工藝更新及排污方面,終其根源,即節能減排。這和國家一直以來提倡的環境保護、產業升級相輔相成。

紡織低碳----下一個技術壁壘

    雖然低碳目前還處于概念階段,但企業需要具有長遠目光,密切關注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及未來的“十二五”規劃。如國家近期提出的“淘汰落后產能,促進產業升級“等相關指導政策。

    針對國際市場,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可能隨低碳而發生改變。紡織服裝歷來是國際市場貿易保護戰的焦點,各種法律、法規等措施層出不窮。而低碳恰好是發達國家最好的壁壘,通過碳標簽等手段,可以向進口產品征收高額的關稅。目前新西蘭、英國等已經推出了碳標簽,因此出口企業要高度關注國際市場動向,提前做好應對。

    回顧歐盟REACH法規的發展,其從有害物質的提出,到最終立法并實施,歷經了20多年的時間,其間雖爭議不斷,但實施進度卻在步步推進,企業被接受,同時其它國家也開始效仿,推出自己的“REACH”法規。低碳很有可能也會遵循這一進程,并隨國際間的爭議而加快其腳步。目前,低碳已由概念創建階段,轉向內涵豐富階段,長遠看,低碳始終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。

    針對低碳的熱點問題,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將廣泛邀請業內專家,共同探討,并推出相關專題,為企業指點迷津。

福建晉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© 版權所有  閩ICP備18016474號 

晋江晋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晋江晋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